【健康科普】如何摆脱疑病心理?

什么是疑病心理?

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:总担心害怕自己生病,一看到广告宣传的病例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:总担心害怕自己生病,一看到广告宣传的病例就对号入座,身体稍微有什么问题就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病。其实这是一种疑病心理,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经历,下面就介绍一下下疑病心理并提出一些可以缓解疑病心理的办法。
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疑病心理?

对于这类人群,首先要观察睡眠,如果连续一周以上出现睡眠障碍,不断想象自己得病而焦虑不安,这就是“信号”,你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。如果这种症状持续一个月左右,则属于神经质症,最好咨询心理咨询师。如果出现三个月左右,且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生活,则属于心理疾病边缘。


疑病心理是接受消极暗示的结果,心理暗示有积极的、消极的,有他人的、有自我的。消极的暗示会使身心疲惫,情志变化较大,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,这就必然为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。法国心理学家艾弥儿·寇,用一句话给了世人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方法,以维持健康意识:“无时无处,我全身都愈来愈健康”。他建议每天复诵这个句子几千次,直到潜意识接受并遵行,发挥其令人惊异的效果。



效果明显的缓解疑病心理的方法:

1、应该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,充分利用各种积极的心理暗示。健康是一个精神与肉体兼容并蓄的系统工程,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已不再寻找生理的、器质性的原因,而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产生、痊愈有很大的影响。这说明身心疲惫、精神焦虑等心理暗示容易导致各种疾病。因此要远离疾病,需要振奋自己的精神,保持荣辱不惊的心理状态。同时要对来自外界的消极的心理暗示保持警惕,对其进行分析、过滤与辨识。即使觉得这些暗示有一定的道理,也不要言听计从,应该从积极方面暗示自己,鼓励自己,力争把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。这样就能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,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。


2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。一旦身体患病,不要疑神疑鬼,胡思乱想,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,弄清有没有患病,患什么病。如果真的患病,就应积极治疗,疾病消除了,心理自然平和,就不会被一些消极暗示所左右了。


3、要摆脱多疑情绪,相信医生的治疗。疑病心理的特点是多疑,爱把小病看成大病,尤其是对一些短时间内没有消除的症状总是疑神疑鬼,过分的疑虑只能加重病情,不能治疗疾病。对此,要设法转移不良情绪,“心静自然少忧烦”,化解心头的疑虑,以减轻精神负担。增强信心,鼓起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。任何形式的忧虑恐惧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,不用刻意在意。要维持良好的健康意识,要顺应着“良好健康”而思想,而不是“依着病痛”而思想,绝对不要经常把病痛挂在嘴边,那真会导致发生疾病。

2022年12月13日 13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