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三年了。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。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。疫情出现以来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冲击,有人出现焦虑、恐慌、失眠、抑郁、有人因收入降低或工作量剧增造成心理压力过大,还有人对手机过度依赖、沉迷网络导致性格更加孤僻……一系列心理问题层出不穷,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呢?
首先定期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,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。对于一般不持久的情绪波动我们要及时做出调整,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模式,比如经常跟朋友打电话,倾诉内心的感受;可以有氛围有仪式感的居家看场电影以此来转移注意力;朋友家人的支持和陪伴,可以有利于我们稳定情绪;平时适度锻炼,合理饮食,不饮酒,不酗酒,不暴饮暴食,不无规律饮食等。
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有良好的睡眠。规律作息也是拥有良好情绪和良好免疫力的基础。疫情期间很多人居家,免不了晚睡晚起或者一觉睡到自然醒,但睡的多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睡眠,所以规律作息是要保证有充足睡眠,并且不要熬夜。还有部分人群担心自己被传染上新冠肺炎从而引起失眠。面对疫情,一点也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,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要正确认识和面对新冠肺炎,做好自我防护,少去或不去人口密集场所,这样被传染上的几率非常低,我们就不会恐慌,睡眠自然就改善了。
理性评估疫情风险,减少接受负面信息。对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超越常规、过度的关注会加重自身的恐慌和焦虑,不仅如此,有些虚假信息反而增加心理不安,我们应该关注必要的权威发布,做到不造谣、不信谣、不传谣,引导自身正向思考,对一些负面事件赋予积极的价值,比如良好的自我暗示,时常告诉自己我可以战胜疫情,疫情并不可怕。还可以做放松训练,比如呼吸放松法:深吸气慢数1-4,再呼气,反复几次;渐进式肌肉群放松训练:通过循序渐进的放松每组肌肉群,从头到脚,最后使全身达到放松状态,放松训练可以有效调节紧张、焦虑情绪。
疫情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状况,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。很多人因疫情的发生导致生活发生了变化,特别是原本比较固定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受影响较大,有人也会因变化而不适应。其实,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变化是普遍的,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节奏和计划来适应变化,并积极做好这种改变在将来一段时间都持续存在的准备。坚信我们终将会胜利!